蛇年春节期间,科技与文旅深度融合的沉浸式新玩法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春节假期走出家门,感受不一样的“年味”,为春节旅游消费注入新的活力。
科技+IP
打造沉浸式春节新体验
作为全球首个拥有“疯狂动物城”主题园区的乐园,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创新将《疯狂动物城2》中的新角色盖瑞融入新春庆典,并推出一系列演出、光影秀等主题活动,为游客带来了蛇年春节独有的沉浸式体验。1月28日除夕夜,夜间演出“新春庆典:属于你的家”通过投影点亮奇幻童话城堡,“蛇”字形烟花特效绚丽绽放,为游客送上了蛇年繁荣昌盛、好运连连的祝福。
迪士尼新春活动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将数字技术融入春节的喜乐氛围中,游客不仅可以在“长安户籍司”购买“大唐居民身份证”文创冰箱贴,还能在线上寻宝、赶考的同时,与线下NPC互动,感受数实融合的趣味体验。通过佩戴定制VR面具,游客还能在“中华图志-上元长安”中一览盛唐气象。此外,街区的AI换脸相机让游客快速获得唐装写真……这些兼具故事性、体验性和互动性的科技体验项目也获得了游客一致好评,“我对历史很感兴趣,所以就趁着春节带着家人来打卡西安这座文化名城。‘中华图志-上元长安’VR体验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细致的画面让人感觉真的回到了唐朝的长安城。”来自呼和浩特的易先生说。
“长安十二时辰”线上互动游戏
新年伊始,自贡恐龙博物馆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积极响应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的号召,以“福蛇献瑞 祥龙迎春——蛇年寻龙记”为主题,精心策划开展了八大类二十项线上线下活动。春节期间,博物馆再度与国家自然博物馆携手,特别推出《看见“看不见”的世界——昆虫与人类的生命交织》主题展览,同时开展“小昆虫 大世界”主题研学活动及线上互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同时,极大丰富了公众的文化生活。
科技+民俗文化
年味与趣味并存
春节期间,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开启了“青春幻城中国年”系列活动,以每日60-80场小剧,8-12场大剧,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演艺体验。此外,正月初一至初七,幻城举办了开城以来规模最大的点灯祈福游园活动,近800位演职人员手持灯笼带领万余名游客夜游幻城,同时,由160架无人机组成的孔明灯阵在夜空中放飞,营造出璀璨的祈愿之夜。
夜游幻城活动
浙江文学馆推出全国首个文学智能体——AI文学官“小之”和“小兮”,通过线上小程序和线下互动一体机,为游客提供智能客服、展馆导览、知识问答等服务。借助多模态人机互动,游客可以与AI文学官体验“和「AI文学官小兮」聊聊诗词里的年味”“看看文学大家笔下的春节故事”“和「AI文学官小之」合拍,壮游浙里山水”“查看你在文学馆的一天”等内容并兑换春节特色文创礼品。
尼山圣境文化夜游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和拈花湾夜间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均在春节期间推出了大型焰火表演,将传统烟花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数百架无人机以星空为幕,在夜空中描绘出奇幻画卷,为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尼山圣境在春节期间推出两项“科技+文旅”新产品:大空间XR项目《女娲织梦录》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为游客深入展示了关于蛇年的神话故事和传统文化;《圣境新春寻宝记》打造了全新的世界观和故事线,利用AR+LBS技术带领玩家以第一视角探索儒家文化魅力,均得到游客广泛好评。
拈花湾将活动视频通过AI特效包装,呈现了景区的禅意特色与农历新年的热闹景象。视频的广泛传播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在视频下方评论道:“Wow(哇哦)”,也让世界领略了中国以“科技+文旅”阐释传统节日内涵的创新表达。
科技+非遗
展现文化之美
2025年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以“非遗”为灵感,不少地方将非遗元素与现代科技创新融合,让传统文化焕发出不一样生机。
春节期间,由中法两国艺术团队打造的《一梦华胥:中国皮影光影艺术秀》亮相东郊记忆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作为国内首个非遗皮影数字光影艺术建筑投影秀,项目通过数字化艺术手法二次创作3000余件实物皮影,为游客呈现了一场古老与现代交织、光影和建筑融合的视觉盛宴。
西递夜游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举办了“上春山登高祈福”“孝茶礼民俗体验”“抛绣球民俗表演和徽剧演出”“非遗花灯巡游”“非遗制作体验”等主题活动,吸引游客感受“非遗贺新春 桃花源里过大年”的独特魅力。此外,为在千年传统村落中给予游客更具现代化的特色体验,黟县西递和宏村两大景区推出了AR扫景新春祈福活动。
非遗花灯巡游
随着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不断深化,未来,将有越来越多优质的智慧旅游产品面向市场,引领春节新潮流,为游客持续创造全新的沉浸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