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
1
丰富产品供给提高服务质量 推进旅游强国建设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 徐壮)10月2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旅游强国建设,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十四五”时期,我国旅游业产品供给、服务质量持续优化,国内居民出游人次、总花费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文旅融合深入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双向赋能为文旅产业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文旅+百业”“百业+文旅”释放带动效应,成为激发文旅消费、拉动综合消费、带动增加就业的重要引擎。
“过去5年旅游业发展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我国旅游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旅游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建议》立足“十四五”时期旅游业发展基础,聚焦建成旅游强国战略目标,部署了系列改革发展任务,为未来5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建议》提出,提升入境游便利化国际化水平。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专家表示,从丰富产品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到针对入境游和推进文旅融合的有关部署,《建议》充分彰显了“十五五”时期深化旅游业供给侧改革、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力重点。
“落实《建议》有关部署,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要从旅游供给入手,释放旅游新需求,发挥科技赋能作用,通过文旅深度融合,产生更多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空间、新场景和新功能,让‘诗和远方’进一步点亮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让文化更有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说。
2
鼓励更多文化企业和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 邢拓)10月2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围绕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从完善国际传播体制机制、加强区域国别研究、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作出部署。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就必须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建议》提出的‘完善国际传播体制机制’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一脉相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冷凇表示,《建议》对未来5年的国际传播工作作出部署,从国际传播的载体、方式、能力、策略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旨在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式的对外传播格局,让世界更好倾听中国、读懂中国。
“‘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写入《建议》,意味着国际传播工作将朝着精细化、专业化方向深入发展。要进一步研究不同国家和区域的历史文化、受众偏好和媒介习惯,推进中国故事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冷凇说。
《建议》提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广泛开展国际人文交流合作,鼓励更多文化企业和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近年来,从文化‘新三样’加速‘出海’,到中国游成为海外民众的新时尚,中外文化交流呈现蓬勃之势。”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范周认为,贯彻落实《建议》有关部署,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坚持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并重,推动更多富有人文底蕴、反映时代气象、具备国际视野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交流活动,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