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文娱风向 | 新场景,引领文娱产业新风向
最新动态
文娱风向 | 新场景,引领文娱产业新风向
2025-11-2116

《文娱风向》是由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推出的行业观察类栏目,聚焦科技赋能文商旅体融合领域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为行业提供前瞻信息。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系统部署场景培育工作,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市场与场景优势,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这一政策不仅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提供了新路径,更预示着文娱产业正经历从“技术赋能”向“场景驱动”的深刻变革。本期《文娱风向》将聚焦“新场景”,梳理、解读近期文娱领域的典型案例。


如何定义“新场景”?

《实施意见》指出,场景是用于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制度政策的具体情境,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

《实施意见》要求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支持建设一批综合性重大场景、行业领域集成式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扩大生产场景、工作场景、生活场景供给,推动场景资源开放,促进场景资源公平高效配置,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的路径,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施意见》聚焦打造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应用场景、推出一批行业领域应用场景、创新社会治理服务综合性应用场景、丰富民生领域应用场景等5方面,提出22类场景培育和开放重点领域。

来源:新华社


进博会勾勒全球文娱创新未来图景

近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落下帷幕。本届进博会不仅展示了全球消费与产业升级的新趋势,更呈现出数字技术与文化娱乐深度融合的新风向,一系列可感知、可互动、可传播的沉浸式文化空间与数字化体验,让参观者真切感受到科技为文娱领域带来的革新力量。

在新闻中心的文化展区,数字化手段为传统文化赋予了全新的表达方式。借助MR技术,上海发布的吉祥物“兔小布”得以与城市影像实现实时交互,打造出沉浸式的上海Citywalk体验,为媒体提供了科技感十足的“上海背景板”。二楼玻璃环廊的艺术插画则通过光栅动画技术,让参观者在步履移动间感受“移步换景、影随人动”的奇妙效果,使静默的环廊变身成为“动起来”的艺术世界。上海馆的“AI赋能,种草新消费”主题体验更是将智能、场景化和互动感融为一体。观众入口处扫码领取“AI电子护照”,完成打卡后即可生成专属海派气质画像和消费报告。展区内,米哈游的沉浸式音乐空间、B站的动画生成模型、阅文的出海网文等数字文化产品,共同构建了一个打破虚拟与现实边界的娱乐新场景。

来源:上海广播电视台、国际金融报


青岛VR创享中心

打造虚实融合产业“新场景”集群

11月21日至22日,2025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将在崂山区举办。作为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的核心展示平台,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也将迎来正式启用。这座面积达10.5万平方米的建筑,以“灵境飞舟”为设计理念,通过建筑与山体的巧妙融合,构建出现实空间、交互空间和虚拟空间三位一体的独特体验。

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以“灵境飞舟”为主题,融合VR、AR、空间计算、数字孪生、全息拆解、虚拟拍摄等10余项前沿技术与人文元素,设有钱学森书信互动光影前厅、碗幕数字沙盘、XR硬件全息拆解展示平台、元宇宙全感悬空球幕飞行影院等板块,不仅打造企业展示、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还将有效促进技术交流、人才吸引、项目对接和资本汇聚,推动青岛虚拟现实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以碗幕数字沙盘为例,这是一处由140平方米LED碗幕包裹的沉浸式展示体验空间,通过定制的3分钟裸眼3D影片,可全方位展示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的整体规划、功能布局与重点建设成果等。

来源:青岛日报


“跟着走·长征”行进式VR沉浸体验展

打造红色教育新范式

2026年,即将迎来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近日,“跟着走·长征”行进式VR沉浸体验展在北京市朝阳区798园区无界之境科技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引入数字虚拟技术,将长征这一伟大革命壮举进行了场景化还原。观众仿佛瞬间穿越时空,在泸定桥上痛击敌人、在遵义会议现场参与抉择,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跟着走·长征”VR沉浸展以影视级叙事功底,1:1高精度还原了雪山、草地、泸定桥等经典历史场景。整个体验涵盖“历史叩问”“告别瑞金”“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十大篇章,完整呈现长征路上的关键节点。相较于传统红色教育模式,该展览最大的亮点在于“沉浸式互动”与“精神内核传承”的有机结合。观众在体验中可参与射击等场景互动,青少年在“玩”中感悟历史,打破了红色教育的刻板印象。红军战士坚定的步伐、不屈的神情通过VR技术逼真呈现,让参观者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来源:北京青年报

本期观察

《实施意见》将场景定位为“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这一界定超越了将技术视为工具的简单思维,强调场景是技术实现价值转化的关键场域。在文娱领域,这意味着技术不再孤立存在,而是与内容、体验、空间和人群深度融合的有机整体。政策倡导的“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路径,为文娱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清晰框架。

在这一政策导向下,文娱产业展现出三大新风向:

其一是体验化:文娱消费正从被动观看向沉浸参与转变。如“跟着走·长征”VR沉浸展通过1:1还原历史场景,让观众“亲历”长征历程;青海南极主题VR体验展则让观众化身极地探险者,在互动中完成科考任务。这些案例表明,当代文娱消费的诉求已从“观看”升级为“参与”,技术成为构建沉浸情景、激发情感共鸣的载体。

其二是融合化:文娱业态边界日益模糊,跨界融合成为新趋势。政策明确提出“跨界融合消费领域”,推动商业、文化、旅游等消费跨界融合。长沙演艺新空间将小剧场植入商业综合体,形成“商场里的戏剧圈”;北京海淀区通过政策引导推动AI技术与游戏电竞、微短剧等领域深度融合。这种无界融合正在重构文娱产业的价值链与生态圈。

其三是智能化:AI等新技术正从“炫技”走向价值创造。进博会上,MR混合现实技术让“兔小布”与城市影像实时交互,打造沉浸式上海Citywalk体验;光栅动画技术则使静态艺术插画“动起来”,营造“移步换景”的视觉韵律。B站的动画生成模型、米哈游的沉浸式音乐空间等技术应用,共同构建了虚实融合的文娱新场景。这印证了政策中强调的“高价值应用场景”,引导产业确保技术服务于内容创新和体验升级。

《实施意见》的出台仅为起点。政策要求“促进各类主体公平高效参与场景资源配置”,为文娱创新主体提供了公平参与机会。各地积极响应,如长沙计划“三年建设100个演艺新空间”,北京海淀对“人工智能+文化”项目给予高额奖励,共同构建支持文娱新场景发展的政策环境。

展望未来,在政策引导与技术赋能的双重推动下,文娱产业将迎来以场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发展阶段。场景成为连接技术与需求、内容与体验的关键枢纽,推动文娱产业从产品中心走向场景中心,从技术驱动走向价值驱动,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贡献独特价值。

评论:CDCRI

订阅关注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