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让玩家“遇事能逃”,密室逃脱场所“1+1”安全模式全面推广
最新动态
让玩家“遇事能逃”,密室逃脱场所“1+1”安全模式全面推广
2025-01-2216


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密室逃脱娱乐活动由于其沉浸式、交互式和强社交属性,正成为当下年轻人休闲娱乐的社交方式,但同时其存在的不少安全风险也正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为守牢安全底线,全面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近日,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管理处联合市文化娱乐业协会、世和企业管理(南京)有限公司于1月15日共同组织全市密室逃脱场所店长业务培训。

本次培训向新开门店全面推广密室逃脱场所“1+1安全模式”——“一键开机关”装置+“火情应急处置卡”。市、区主管部门和南京密室逃脱经营场所店长共计70人参加。

作为一款实景逃脱类游戏,密室逃脱游戏的创意多源自于电影、网络等场景,具有较大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调研发现,七成以上的青少年消费过密室逃脱产品,八成以上是18至29岁的青年人,近九成是大专以上文凭的高学历玩家,并有逐渐向低龄化延伸的趋势。从全国范围看,这类场所普遍存在着场景内容良莠不齐、版权保护缺少刚性约束、未成年人保护不够充分、安全生产不够托底、常态监管缺少罚则等问题,一些新开门店未经培训仓促营业也会导致商家和玩家之间的投诉、纠纷增多。临近寒假、春节,青少年玩家将更多地参与,未成年人保护面临考验,此次培训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密室逃脱具有“机关”重重、通道狭窄、灯光昏暗、玩家容易被困等特征,其“机关”的设置玩法与消防安全要求具有反向性,对于工作人员的场控能力、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有着很高要求。现场,通过观看省文旅厅联合省消防救援总队联合摄制的《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消防安全指导片》,结合对密室逃脱门店中容易出现的突发火情、机关锁死等问题的分析,培训强化从业者里对《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消防安全指南(试行)》五个方面20条的理解和深化。

现场有观片环节、有授课讲解、也有实操演示。通过观看全国和省市密室逃脱门店纠纷典型案例,培训让店家知晓场所的内容安全、消防安全、未成年人保护问题以及如何避免玩家在游戏中受伤,减少娱乐消费过程中的投诉和纠纷。通过对文旅场所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用户端使用介绍,培训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现“各级检查可调度、问题整改可追溯、全面覆盖可跟踪、无事不扰少折腾”。

针对密室逃脱场所当班工作人员少、作业分布空间散、应急处置能力弱等问题,培训向新开门店全面推广密室逃脱场所“1+1安全模式”——“一键开机关”装置+“火情应急处置卡”,推广“一键开机关”装置主要解决遇突发情况,通过场控人员一键总控、前台人员电子遥控、游戏玩家手动操控等方式,实现应急灯通亮,场所内的门禁系统、密码锁、电子锁、机械锁全开。这一做法被行业主管部门写入工作指南。据介绍,推广“火情应急处置卡”主要是以店长、场控人员、前台人员为当班店员,按火情发生后1分钟、3分钟、5分钟的时序,明确当班店员应当掌握的职责分工、处置流程和操作技能,要求员工“一个不落”熟知、要求场所“一个不落”张贴、“一个不落”组织演练。一旦出现险情,让场所内的玩家“有处可逃”“遇事能逃”“想逃就逃”,这一做法也被江苏省文旅厅在全省密室逃脱场所中推广使用。

据了解,目前,南京市整个剧本娱乐行业经过野蛮生长到理性回归、优胜劣汰到两极分化,呈数量锐减、下行态势,密室逃脱行业稍好于剧本杀行业。文旅部门对密室逃脱门店、场景等实行告知性备案,由于缺少具体罚则,存在边界难以认定、参照执法困难、调配力量不足等矛盾,在行业监管方面,主要依据是国家五部门《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2022年6月)和国家消防救援局、文旅部《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消防安全指南(试行)》(2023年4月)。现下,我市现有已备案的密室逃脱经营场所70家,分为传统密室(无NPC互动)和沉浸式剧情密室(有NPC互动)两类,场所主要集中在秦淮区、江宁区和江北新区,现已全部注册备案,并已纳入政务数据开放共享资源。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